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资讯 »马斯克大裁员背后的四个真相

马斯克大裁员背后的四个真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13 23:33:50 来源: 作者:用户33227    浏览次数:0    
摘要

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特斯拉稍有动作就是行业目光聚集的焦点。给特斯拉带来明星效应的CEO马斯克在面对紧迫的财务问题时却依然不能免俗。眼下,他正忍痛割爱对公司管理架构进行彻底重组。 6月13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正式公布了“即将裁减9%左右员工”的重磅消息。据了解,目前特斯拉员工总数约为4.6万个,9%的减员将会使4100名员工面临离职。 马斯克在致公司内部邮件中的态度显得纠结又坚决:为降低生...

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特斯拉稍有动作就是行业目光聚集的焦点。给特斯拉带来明星效应的CEO马斯克在面对紧迫的财务问题时却依然不能免俗。眼下,他正忍痛割爱对公司管理架构进行彻底重组。

6月13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正式公布了“即将裁减9%左右员工”的重磅消息。据了解,目前特斯拉员工总数约为4.6万个,9%的减员将会使4100名员工面临离职。

马斯克在致公司内部邮件中的态度显得纠结又坚决: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实现盈利,公司必须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马斯克裁员目的很明确,但细想起来却远不止解决产能危机这么简单。

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新势力领头羊,马斯克作出这个“痛苦决定”的背后是否还有其他难言之隐?新造车企业面临的最大短板是什么?其他造车新势力又该如何规避前方道路上暗藏的风险?或许特斯拉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真相一:盈利为王,快钱难赚

马斯克在致内部员工信中写到:”利润显然不是特斯拉裁员的动机,但特斯拉需要降低成本并赚钱。”

显然,凭借一张年年亏空的成绩单,要完成特斯拉“加速世界向可持续、清洁能源转型“的使命似乎不太可能。如今,摆在眼前的财政压力却让马斯克感受到“不为利润折腰”的“啪啪”打脸。

众所周知,特斯拉是当之无愧的新势力造车领先者,但连续15年亏空的事实不免会给当下火热的新造车们泼下一盆冷水。

这真真应了前段时间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全球汽车论坛上一席忠言:炒作是炒不出高质量发展的。实业就是实业,不是靠吹牛。话中意思很明确,不要抱着赚快钱的想法去干实业。

汽车行业有些“拉长线、钓大鱼”的属性,当下的造车新势力想要从传统造车转型的创新想法是好的,但仍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

造车不同于可以用互联网思维复制“一夜成名”的BAT,纵使新造车打出了拿服务和体验赚钱的噱头,但落到实处还需谨慎对待。

真相二:资本大潮之下,裸泳是行不通的

被外界称之为“钢铁侠”的马斯克,在资本面前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无所不能不是资本想要的答案,不管火箭上天还是列车入地,最终的利润才是能否稳住市场的考核标准。

按照特斯拉每分钟烧钱6500美元的速度,当务之急是缓解资金链捉襟见肘的窘境,才能给树立资本市场的信心,获取后续资本的支持。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其他新造车企业,之所以得以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资本力量的助推。

而汽车又有高投入的行业壁垒限制,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对此感慨道:“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显然,新造车企业想要发展必须依靠大量融资。

新造车在资本运作下应运而生,大潮涌现之下,新造车必须由一开始的“裸泳”到“学会游泳”。

融资到了一定阶段,是否要考虑拿出一定的市场表现来回馈资本?吃下大量资金是否能消化的了?新造车是否会受资本的反作用力制约沦落成摩拜“卖身”美团的境地?当下,如何平衡资本和自身盈亏才是入局新造车的关键所在。

真相三:生产制造离不开“技术”这颗螺丝钉

马斯克在公布裁员消息之后,向公众表露:“裁员涉及的几乎都是带薪职位,不包括生产岗位,所以不会影响未来几个月里实现Model3的生产目标”。这意味着很多管理层将面临被裁,但并不包括一线工人。

显然,虽然马斯克发动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但裁掉的是市场、营销等部门人员,生产制造体系没有动。这样的做法也为其他新造车们敲醒了警钟。

在新造车圈子里,最缺乏的就是技术型人才,相比成熟的技术打法他们似乎更喜欢动辄8000万的发布会来撑场面。而汽车制造是高达几万个零件的长产业链,生产制造无疑成为刚从互联网转型过来的新势力所面临的最大短板。

实现量产交付是新造车占领汽车市场的最终目的,卖车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标榜着“注重客户体验”的蔚来汽车在成立之初曾从行业内召集诸多营销大拿,但临近量产之际,还是挖来沃尔沃的技术大咖沈峰来为其操盘制造大业。

对于所有新造车来说,靠吆喝卖不动车,拿出过硬的产品才更为重要。

真相四:注重团队凝聚力才能迎来远方

特斯拉本次裁员是企业掌握主动权下的架构调整,而此前,特斯拉也不乏被动境遇下的大规模人事变动。除了2017年近17名高管相继离职后,2018年5月特斯拉又相继失去两名新能源部门重要高管,这对特斯拉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人才损失。

就在特斯拉面临严峻的管理架构重组之际,如火如荼的造车新势力在一批热钱的推动下却引来大批人士加盟,一如初创时期的特斯拉。

但创业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在手握资本和职权的同时,保持心态平稳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新造车能带来高额回报,但风险也与之同生共存,既然选择入局新势力,就要做好全力以赴的准备。

而对于新造车企而言,如何以创业初心留住精尖人才,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是企业的变革生存之道。

特斯拉走过的坑历历在目,新造车们还需谨慎穿行。至于能否凭借前车之鉴合理规避风险,或许会成为我们对其最大的期待。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089850c85f.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