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教程攻略 »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古人读书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古人读书韦编三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17 20:12:48 来源: 作者:用户74820    浏览次数:0    
摘要

【成语】:韦编三绝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近义词】:悬梁刺股 三绝韦编 牛角挂书 【反义词】:偶一为之 【例句】:对于读书,他有着极高的兴趣,非得韦编三绝,完全读...

【成语】:韦编三绝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近义词】:悬梁刺股 三绝韦编 牛角挂书

【反义词】:偶一为之

【例句】:对于读书,他有着极高的兴趣,非得韦编三绝,完全读懂,方肯罢休。

【成语故事】:

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的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母只好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去学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一职,但是看不惯鲁定公整天不理国家政事,于是就辞官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并一路向列国推说仁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这些国家的国君没有一个采纳了孔子宣传的政治主张。

最后,孔子回到鲁国,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等,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改,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在认识论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主张。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门下弟子有上千人。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了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在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2879542eb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