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教程攻略 »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季度上升

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季度上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16 01:20:26 来源: 作者:用户92203    浏览次数:0    
摘要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银行业三季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7%,较去年同期上升0.1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不过,随着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报告的相继披露,可以看到,银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发展,净息差整体回升,规模稳健增长,资本充足率情况明显改善,资产质量逐步企稳,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 今后,随着一系列...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银行业三季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7%,较去年同期上升0.1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不过,随着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报告的相继披露,可以看到,银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发展,净息差整体回升,规模稳健增长,资本充足率情况明显改善,资产质量逐步企稳,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

今后,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进落实,银行不良贷款的出清速度有望加速。

不良资产率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根据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年四个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1.74%。从今年开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开始上行,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5%、1.86%和1.87%,也就是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西班牙侨声报首席评论员司徒说道:“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率连续三个季度上升,是受到相应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综合性影响。

“首先,财政部和对中国人民银行于商业贷款和商业贷款利率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解读。近期央行提出财政政策不够积极,对国有金融机构资本金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债务整顿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国有金融机构资本不足问题凸显,年初以来,在控杠杆的政策基调下,财政部持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同时金融监管也不断推进,这导致金融机构对实体融资剧烈收缩,特别是表外融资。其次,从微观层面上说,企业融资渠道的相应缩减,导致部分资产缩水,坏账率增加,市场上大环境的不景气也导致企业资本回收时间延长,不良资产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提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目前我们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包括一些需求也在减缓,使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了信用违约事件发生,出现了银行不良率上升的趋势。另外,我们从去年开始加强了金融监管,特别是针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以后,导致融资收紧,这也使一些企业由于流动性紧张,导致了违约事件发生,也导致了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高。

多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不良资产暴露的区域上看,东北、环渤海、西部地区的不良率仍呈上升趋势,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则出现下降。

市场集中度有望上升

从行业看,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不良率仍较高,房地产行业将进一步重构,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上升。

“分机构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不良率出现分化,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7%、1.70%、1.67%、4.23%,分别较6月末下降0.01%、上升0.01%、上升0.1%、下降0.06%。”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说道。

“银行不良资产率的提升,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说银行的相应存贷款能力削弱。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核心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4%以上。在去杠杆化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今天,银行增加自己的风险杠杆和风险防范意识,势必就会收缩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收缩贷款的范围和贷款的行业产业,要求更加严苛的企业资质和资产证明,事实上降低了市场的资金流动速率。不良贷款比例的提升,企业融资的难度会更加提升,无疑对于面临经济形势不景气下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家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消息。”司徒正襟说道。

吴琦指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强资产分类准确性的监管要求,加速了真实不良的暴露,导致前两个季度不良贷款增幅明显。三季度以来,随着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落实,企业经营逐步好转,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有所下降。

不良贷款出清应加速

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相对复杂。国际经济金融政策的外溢效应、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等潜在风险依然存在,而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也在持续调整的过程中,部分领域潜在风险的防控任务依然较重。

未来商业银行不良率的发展趋势

目前,“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与核销,关注类贷款占比连续八个季度环比下降,潜在风险逐步释放,预计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持续得到缓解。此外,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增速持续明显高于不良贷款增速,拨备覆盖率较上季度末增加2.03个百分点至180.73%,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可控。”吴琦对记者说道。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灵活性增加,未来商业银行不良率将保持稳定,并且有可能出现下降。“从三季度开始,政策灵活性开始增加,从原来的防风险为主导的监管要求开始走向”六稳”。估计在灵活性增加的情况下,放贷规模会有所上升,在计算不良率的时候,分母会增加,不良率增长可能不像以前那么快,或者会有所下降。”

但司徒正襟却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未来商业银行不良率将保持一个中短期内持续增长的状况。

他认为,不良贷款率其实是和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的。之前一度盛传的对于风投等投资性基金企业征收较高的税收,使得不少将自己的投机构资范围和投资领域做了相应的缩减,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越来越少,流动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性资金也在不断地缩减。

未来,要进一步减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维护地区金融市场的稳定,确保金融机构和关联企业的正常借贷。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转型提供助力,振兴实体经济。司徒正襟表示,银行应紧跟国家政策,做好相应配套。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防止多领域交叉风险的发生和传染。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以及贷后管理等操作环节健全管理,优化流程,堵住”疏漏”。同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综合运用现金清收、重组重整、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处置风险资产。此外,需要尽快建设完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潜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总体来看,报告指出,虽然部分领域潜在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但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以及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得到缓解,逾期和关注类贷款等前瞻性指标也将出现持续向好的趋势,盈利能力提升则有助于商业银行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降低存量风险水平。预计2018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保持总体稳定,年末不良贷款率仍将控制在1.9%以内的水平。

风险分析

1、内部管控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市场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银行职能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信贷业务不断增加,信贷业务对象群体越来越广泛,信贷评价越来越平民化,但是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并没有与时俱进,建立科学完善的信贷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商业银行还没有彻底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型,很多信贷业务管理制度已经不适用于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由于受到国家有关政策和银行内部管理规定的影响,导致商业银行办理的信用贷款业务管理不严,不良贷款增多。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来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整体上比较分散,很容易造成信贷业务的管理不规范、不合理,监管容易出现漏洞。同时,由于没有成立专门的信贷管理部门,各个地区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之间的联动性并不强,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总行将业务指标下达到下属各地区分支行,并将各地区分支行的信贷业务作为分支行考核的重要指标,这就造成了各地区分支行为了提高信贷业务,拓展经营范围,降低贷款审核标准,简化贷款审核程序,为不良贷款的形成埋下隐患。

2、审核管理风险

信贷业务虽然存在着高风险,但与之对应的是高收益,由于受到利益驱使,商业银行在对借贷企业进行审核的时候没有详细了解企业的信息,对于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也难以确定,所以经常出现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清收时贷款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很多企业在借贷时采用互联互保,这种互联互保企业多数是家族、亲属等关系密切的关联企业,信息透明度低,互联互保存在着相互隐瞒的情况,当一方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往往导致与其担保的公司同时出现财务危机,从而形成坏账、账目亏损。商业银行通过在各地区的分支行全面开展信贷业务,拓展信贷业务经营范畴,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和各地区支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商业银行对信贷业务项目的开展具有决策管理权,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比较分散,难于管理,形成较强的信贷资金风险。

3、缺乏专业人才管理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拓展和规范信贷业务监管等方面普遍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尤其是信贷业务管理人才缺乏制约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根据目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情况来看,管理经验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导致信贷业务监管不到位,风性性比较高,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是整个时代的产物,而信贷业务也逐渐成为商行的主营金融项目,如果信贷业务出现问题必然导致整个商业银行面临危机,但是商业银行存在信贷管理经验不足,管理结构传统单一,人才培养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信贷业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准确的预估信贷风险,资金监管也不到位,同时由于缺乏创新而不能够进一步促进信贷业务的发展,从而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

风险防范

1、改善信贷业务外部环境风险

外部环境的影响成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经济放缓、市场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信贷市场高风险性、产能过剩企业亏损严重、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和自身经营不善等。所以,要想提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水平,就必须重视改善外部制度环境,主要内容包括:应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遵循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信贷评价和信贷审核制度等,通过严格遵照法规操作信贷业务,按照规章制度落实信贷审批,切实有效的控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外部环境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也是加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商业银行管理层必须树立风性防范意识,具备风险管理意识,能够洞察外部环境因素对信贷业务的影响。除此之外,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减少信贷风险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监管体制,成立独立的风险防控部门,形成完整的不良贷款防控体系,从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2、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监管制度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管理重点应该放在风险防范上,通过建立信贷业务风险评级制度,根据信贷业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划分风险等级,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按照流程办理贷款业务,提高贷款审批工作效率,实现贷款业务规范化和流程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建立严格的信贷业务间责制度和奖惩制度,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来规范信贷业务经营行为。同时建立信贷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外部审计人员审核确定贷款企业或贷款人员的真实信息,根据贷款人的抵押品确定贷款额度,严格按照额度发放贷款。除此之外,国家还需要根据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确保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在法律监督环境下开展,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

3、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度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银行出售不良贷款采取宽松的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建立不良贷款投资基金,建立资产管理公司,逐渐消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商业银行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资产管理经验,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从银行自身经营的业务体系中抽离出来,由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减轻商业银行追究不良贷款的压力,将精力放到主营业务当中;另一方面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损失。除此之外,对于具备偿还能力但制造非法信息隐瞒欺骗商业银行、意图躲避偿还贷款的企业,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法律程序对其资产进行审核,发现其具备偿还能力就可以要求法院让其归还债务,从而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额度。

4、建立完善的信贷业务审核机制

商业银行加强信贷业务信息披露能够提高银行贷款业务的透明度,进一步强化金融市场对不良贷款持有人的约束能力。商业银行可以在官方网站上开设信息披露板块,便于了解借款企业和个人的信息,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抵押品的价值评估报告等方面的金融信息,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其它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实现借贷企业信息的互联互通,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重要且准确的企业信息,减少不良贷款的產生。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科学的信用评价机制,准确根据借贷企业的经营状况、规模、利润等信息以及抵押物的价值确定企业的贷款额度,规范化的信贷业务审核机制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规避不良贷款风险,防范信贷危机的产生,促使积极的,健康的,有活力的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定向上的发展。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ac46d49cc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