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教程攻略 »大学“校园隐者”一族教育现状的研究

大学“校园隐者”一族教育现状的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3 10:35:09 来源: 作者:用户48845    浏览次数:2    
摘要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团委内容摘要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当前大学校园里存在着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基本不关心、不参与校园业余生活和主流校园文化,但在校外实践、实习、社交乃至创业等领域却有着较为踊跃的表现,有的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文章从调研出发,研究解析了校园隐者一族的特征、成因和教育现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建议。关键词校园隐者 教育理念一、“校园隐者”一族的界定本文所描述和讨论的大学“...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团委内容摘要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当前大学校园里存在着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基本不关心、不参与校园业余生活和主流校园文化,但在校外实践、实习、社交乃至创业等领域却有着较为踊跃的表现,有的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文章从调研出发,研究解析了校园隐者一族的特征、成因和教育现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建议。关键词校园隐者 教育理念一、“校园隐者”一族的界定本文所描述和讨论的大学“校园隐者”一族,特指大学校园里极少一部分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往往以个体形式存在,数量极少但对周围少部分青年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其最主要的表象特征是,在大学校园内最普遍、最主要的专业学习、社会工作、校园文化等领域和场合,鲜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把除了上课之外的大部分时间用之于校外实践、实习、社交乃至创业等领域,较之于校内舞台的风云人物,他们有着特定的自我表现的渠道和获取自我满足感、成就感的独特方式。他们自我感觉有点像隐于大学校园的高人,拥有那么一点特立独行的气质。二、“校园隐者”一族的特征XX年6月底,我们就“校园隐者”一族的现状和分布,在松江大学城组织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42份,其中有效问卷430份。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普遍对“校园隐者”这一提法比较感兴趣;85%的学生表示确实意识到自己周围存在着这样一些“隐者”;该群体的人数比例大概占学生总数的1%-2%。进一步分析发现,从学校的类型来看,单科类专业院校中“隐者”一族的比例高于综合类院校;从专业分布来看,大专业(招生人数较多)中“隐者”一族的比例高于小专业;从性别比例来看,“隐者”一族中男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从年级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大学二、三年级,大一和大四相对较少。结合抽样调查和一些典型案例,我们发现“校园隐者”一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校内外表现的双重性特征调查中发现,“校园隐者”的性格和表象明显呈现反差强烈的双重性特征:一方面,在校园里,他们往往给人以默默无闻、内向冷漠的印象;而另一方面,在他们所投身的校外世界中却往往呈现出外向开朗、积极踊跃的一面。同一个个体,在两类环境里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看似有些矛盾。(二)自我内在认同感的稳定性特征调查中发现,“校园隐者”一族内心对自己的表现和境况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甚至对于这样一种身份有着一种莫名的骄傲感,他们觉得自己好比是纷繁校园里清醒的独行者,在象牙塔与现实社会之间,相对于一般同学,自己更接近于现实社会。(三)主体地位与信息获取的边缘化特征调查中发现,“校园隐者”一族在校园内被关注的程度很低。大部分时间里,一般教工和大部分同学对这部分“隐者”是忽视的,只是在特殊时期(比如说临考时段或维护稳定时段),才会对这些特殊同学投以关注,信息传递过程在校园隐者身上经常呈现衰减甚至终断的情形。(四)探索社会行动的主动性和提前性特征较之于一般同学,“校园隐者”一族的社会化意识和程度比一般同学要略高一些,他们认为“行大于知”,并因社会意识具有一定超前性而导致其探索社会的行动提前。他们主动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开展社会实践、拓展社会认知的主动性比一般同学更强一些,时间上更早一些。(五)“隐者一族”群体构成的不稳定性特征几乎所有的“校园隐者”都不是在进大学的最初即进入“隐者”状态,他们也曾试图积极投身于校园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活动,和同学正常交往。他们中不少人甚至曾在班级里担任过学生干部,有的还是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后来却慢慢被边缘化或主动边缘化了。而这种被边缘化了的“隐者”状态也会在一些特殊时刻有所改变,有的人在毕业前夕也会有转回正常状态的情况。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状态是不稳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三、出现“校园隐者”一族的内外成因“校园隐者”一族的出现是在大学教育由精英型走向大众化,尤其是社会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的背景下出现的正常现象。具体到今天的大学校园,“校园隐者”一族的出现有以下一些原因。(一)高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对就读院校或专业有着较强烈的失落或不满情绪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校园隐者”中相当多的人对自身就读的院校或专业有着较强烈的失落甚至不满、厌恶的情绪,他们填报志愿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比较大的落差。这种情绪有的是入学伊始就存在的,或因高考失误进入调剂专业,或因高考志愿乃父母决策而非个人意志,或因入学前后发现预想跟现实之间很不一样,等等,于是开始滋生消极不满情绪,进而造成其对整个大学教育和校园环境的、一定程度上的不认同。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逃避这个环境,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二)性格中有自卑和自负心理的双重作用对于自己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交际能力、工作能力等,“校园隐者”一族在某些侧面或时候有超凡脱俗、鹤立鸡群的优越感,他们要么是在校内没有机会和平台让其释放和展示这方面的优势或特长;要么是其释放和展示的方式不能被周围同学所喜欢和接受;要么是已经充分表现和展示过了,作为一种过程和经历自己已经拥有,应该换一种空间去闯荡、换一种挑战去经受。而在另一些侧面或时候,“校园隐者”一族又觉得自己犹陷困境、难寻突破,甚至会感到茕茕孑立、孤立无援。应该注意到,他们毕竟还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学生,经验的缺乏和社会化程度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内心在这两极之间游走,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成长的烦恼。(三)现有高校教育模式稍显僵化,形式不够丰富,针对性和开放性不强譬如,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学分制名不符实,转专业“难于上青天”,课程设置不易变通等等。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简单化,针对性不强,教育理念上“管理管理,管多于理”;教育手段上,管理多于服务,说教多于交流;教育资源上也有着很强的自我局限性,不善于借力甚至主动规避社会教育资源的介入,甚至导致教育中出现了“5<2”的非正常现象,学校五天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效果有时甚至不及周末两天社会现实的教育效果。(四)类似于实践援助、创业服务等大学生教育平台的建设开发与服务力度还不够目前,学校教育中关于实践援助、创业服务等这类教育平台的建设开发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尤其是一少部分追求理想、渴望锻炼的学生的成才与发展需要,导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主动与校外接轨、向社会探索,到社会大海洋中结交朋友、寻找机会、经受锻炼、感悟成长。(五)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成才途径日益多样化,使得“校园隐者”个人才能的另类释放与实现成为可能与高校教育仍然固守的传统化、求同化、标准化不同,当前社会在价值观上日益呈现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恰恰吸引和满足了“校园隐者”一族通过自己的眼睛寻找空间来释放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打造平台来追求理想的需要,这种日渐宽松的成长环境,使得大学生成才发展的途径日趋多样化,而不必一定依靠学校搭建和提供的机会和平台,他们或因逃避或因急于证明自己而纷纷提前走出校园,闯入社会。四、“校园隐者”一族的教育管理现状从针对辅导员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校园隐者”一族的教育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第一,他们的课业成绩不甚理想,有的甚至每学期都会有补考和重修的个别科目;第二,他们脱离正常的集体,很多重要的校园信息不能及时掌握。第三,他们和同学、老师缺乏必要的沟通,得不到他人的认同。第四,他们因社会知识尚不够丰富,可能会出现“交学费”(吃亏)的状况,而且出现意外状况(比如上当受骗或被人利用)不能及时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帮助。第五,对学校而言,因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行踪,对正常的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存在一定的管理隐患。第六,他们部分成功的社会实践行为和成果,对周围部分学生具有示范影响作用,可能会导致另外一些学生的“跟风现象”。五、相关的设想和探索“校园隐者”是高校中的边缘人,或者说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现实把“校园隐者”边缘化了。他们对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或许起不到什么影响,但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高校教育“力有不逮”之处。由此,我们尝试着由这样一个特殊的少数群体出发,就这样一个教育命题做如下一些设想和探索。(一)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教育个体的成才发展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理念,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充分尊重和维护被教育者的思想自由、话语权和表达权。对于扩招后走向大众化教育的高校而言,在注意整体推进教育改革、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教育个体的成才发展。尽管根据教育管理的需要,青年学生是集结成一个以班级、专业或院系等为单位的各种群体中,但教育要培养的归根结底不是集体,而是个体,是一个一个的人。(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存异不求同”中国教育观念中一直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传统。但现实中的教育“有教无类”已能做到,“因材施教”却往往难以做到。因为应试教育,使得教育变成一种淘汰式的共性化和同一化教育,“因材施教”成为了一种奢谈;而所谓“有教无类”,实际上是在努力把不同类的教育对象也按照同一类型的教育模式力求培养出统一规格的标准人才。新形势下,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现实使得学生成才渠道和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育过程中“存异不求同”。(三)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和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学校教育应该认清社会发展的现实特征,主动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区走向社区、从校园走向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要承认教育动力的主体性、教育手段的综合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特征,主动集聚和借力于有利的社会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大力拓展实践实习实训援助服务体系、创新创造创业援助服务体系、社会交际交往援助服务体系等,以此来吸引学生、赢得学生,启迪心智、激发感悟。(四)真正做到增强教育的主动性,主动关心、帮助“校园隐者”一族针对“校园隐者”一族,学校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袖手旁观,要明确树立“1%的学生也是学生”的观念,主动通过校园文化和学生干部影响他们,主动通过谈心谈话、聚会联谊走近他们,主动通过手机短信、网络聊天追踪他们,力争保持联系不断线,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王磊、周学芬、唐旭生、沈玲)领导点评近年来,高校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大学生差异性越来越大,一些特殊群体不断出现,部分群体甚至出现边缘化现象等等。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发挥自己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关注特殊群体,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出自己的贡献,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本报告把研究对象聚焦于“校园隐者”这一特殊群体,通过现状调研、成因分析,提出了探索性的设想,这种敏锐发现问题、直面现实矛盾、积极总结梳理、勇于探索创新的研究精神值得提倡。同时,报告反映出的现象,是社会发展规律与多元化个性发展规律相互交织的一个“缩影”,其所包含的深层次原因,足以引发我们在教育和管理上的深入思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楼巍xBr516范文网-优秀范文分享平台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9fc799e45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