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资讯 »文本错裂与时空切割 有关《剃头匠》的问题

文本错裂与时空切割 有关《剃头匠》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21 00:32:04 来源: 作者:用户70753    浏览次数:0    
摘要

3郝延斌哈斯朝鲁在《导演阐述》中说,“我是在一次贪杯醉酒后发现了这个题材,虽然我早已不记得了那是什么牌子的酒”*.它绝妙地配合了影片留给观众的普遍印象平缓的节奏,清凉的色调,素净的诗意,以拒绝运动的摄影方式所造就的凝神观照的镜头语言,来讲述一个耄蠢老人的淡然晚景一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意味。但影片在表达生命体验时有一些问题。 淡化故事与整饬情节钟的片长内,它连缀起剃头匠敬大爷的诸多日常生活琐事。这些内容...

3郝延斌哈斯朝鲁在《导演阐述》中说,“我是在一次贪杯醉酒后发现了这个题材,虽然我早已不记得了那是什么牌子的酒”*.它绝妙地配合了影片留给观众的普遍印象平缓的节奏,清凉的色调,素净的诗意,以拒绝运动的摄影方式所造就的凝神观照的镜头语言,来讲述一个耄蠢老人的淡然晚景一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意味。但影片在表达生命体验时有一些问题。

淡化故事与整饬情节钟的片长内,它连缀起剃头匠敬大爷的诸多日常生活琐事。这些内容之间并不具有很强的因果关联,导演似乎只是将它按照时间的单向流程加以铺排。**可能引起嫌疑的是,为了给殡仪馆准备500字的生平简介,敬大爷独自坐在录音机前回忆过往,但并未出现任何闪回,影片所表现的既是过去时态的回忆内容,也是现在时态的回忆动作。

影片的抒情气质既有题材与演员的原因,也应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导演的处理方式。

他放弃了结构故事的努力,而力图在影片中成就以静穆从容为核心的东方美学理想。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影片所具有的优长也是它面对市场时无法掩盖的劣势。它的反剧情倾向使其更像一部用来阅读而非观看的电影,其“可看性”是通过导演对于具体情节的严格整饬而实现的。

*为显著的例证是影片对于“情节单元”(Motif)的处理。在视觉上《剃头匠》*突出的是那台老式座钟和黑白电视。始终慢5分的钟表象喻着老人所剩无多的残年,时刻提醒着曰寸光的流逝与死亡的迫近。衰朽的钟表不仅作为老人的类比符号存在,它还积极地参与到叙事当中。敬大爷曾将它抱到老钟表店亨得利去检修,但在满是电子表与石英钟的柜台前遭到婉拒。他老旧的生活方式已无法在处于现代进程中的世界里找到安息之地。在片尾,这台老座钟还是在敬大爷之前结束了生命。这里显然是要将它作为某种不祥的预兆引起忧虑。而黑白电视的每次复现也都有用意。当白发仓仓的敬大爷和二位老者围坐一桌打麻将时,电视画面分呈现为青春靓丽的泳装模特走秀和祛皱减肥广告;老人们谈及不久前米大爷的离世曰寸,电视机里适逢其时地出现了丧葬场面,传出阵阵哀乐声。电视承担起对比与强化的职能。

流。除此之外,也隐含着取悦市场的努力一它不仅要创造可看的兴奋点,还要赋予某种好看的“故事性”。居委会干部在为敬大爷更换第二代身份证时,曾两次提到20年的有效期。

这话由敬大爷自己说可能会代表他的超脱与旷达,但由他人反复提及,其效果也就止于“笑”

果。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敬大爷给殡仪馆打电话,葬礼“推销人员”介绍的繁复程序令他茫然,他将听筒搁在话机上,对方还在喋喋不休。这个动作其作用也只是实现某种幽默效果。在剧本里,编剧冉平还设置了这个情节:敬大爷在墙根下“板寸王”的摊上理发,板寸王说到什刹海边上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敬大爷,“这人算起来也有九十好几了,八成早不郝延斌在了”。敬大爷不动声色,端详着镜子中的自己说:“没听说过。”雷同的情节还有老人睡过1978年生,男。北京师范大了头引起的虚惊。

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06级博这些很容易从影片中挑出来的片段当然并不轻浮,但是它们与影片基调并不协调。影士生片文本内部的错裂在这里所显示的可能恰是电影外部生存环境的问题。青年导演一方面试图建立对于美学理想相对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又缺少更多坚持的力量,需要对市场做出妥协。

被切除的历史与被孤立的居所演敬大爷的是其原型北京老手艺人靖奎。用片中画家之口说,“这张面孔,内容太丰富了”。

但是影片不仅没有能将这种丰富展开,形成一种立体鲜活的生命质感,反而通过切割并剔除历史,而在众多细节中留下了令人疑虑的裂痕。集中体现在敬大爷对录音机自述生平的段落。

自述的开头是,“吾姓敬,名广才,民国二年生于北京,那会儿叫北平”。第二次提到的说法则为,“吾敬广才,公历1913年生人,属狗”。同一个年份在此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纪年方式。

这种差异,在表面上固然可以归于老人的记忆与表达问题,但在更为隐秘的叙述策略背后,却是影片在以潜藏的叙述代理身份,依据意识形态的标准对历史记忆所做的一次分割,它的分界线是1949年。此前的民国纪年形式随着新政权的建立而终止,公历纪年形式作为新的政治话语实践而被广泛建立。而这一变化发生主人公31岁时,也就是说,他自童年以来所习惯的表述方式必须在中年时期调整。在这个自然但漫长的过程中,正是这些以倒错、反复或者其他形式出现的“口误”显示出了政治无意识的涌动。在影片中,它生硬地横亘于上下文之间,顽固地呈现着宏大历史叙述在个体生命记忆之中留下的微妙而深刻的裂痕。居委会干部拿着新身份证对敬大爷说:“我一看,闹了半天,您是1913年生人,九十二啦您,出现的表述差异显然印证了不同社会经验长期有效的影响,隐秘地表征着国家机器生产与规劝所留下的不同印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影片并未对此稍加留意,或者虽然注意到了但并不愿沿着这个视角进一步深入,反而生硬地回避了这些内容,将大面积的历史切割剔除。

敬大爷的少年经历在自述**段,从念四书五经到学剃头理发;第二段则是他出徒做活的掌故,他如何出入深宅大院,结识高官达人;第三段则直接跳跃到他与儿子的品性对照。

作为完整的叙事段落,其内容是相对残缺的。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除了只言片语之外,*重要也*丰富的记忆都被彻底清除了,而这些恰是一位世纪老人的生命旅程中*复杂*深刻的时段。在被切除的这一时段里,充满了各种能将个体命运裹挟进去的历史事件。

敬大爷*12岁学徒理发,24岁开门脸儿当掌柜“,成为一名工商业主。与国民党的城区警备司令”都成朋友了,在北京做活就找我一个,不要人。打牌没人了也叫我,跟一家人似的“。这些经历在”文革“中会成”历史问题“。如果主人公逃脱了浩劫,是如何逃脱的,如没能逃脱,那为何未留下丝毫创伤的记忆,对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不置一辞,”这是影片看似自然的外表背后,*为不自然的东西“,它与创作者处理历史与记忆的态度有关。

在宏大叙事与直线历史观念面前作冷静的观察与审视是必要的,因为它们与话语主导权力有着太过暧昧的关系,经常会为后者提供隐秘的寄居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叙事和历史本身,因为其中也嫁接着我们的记忆遗产。在将这些内容全部取消时,我们的创伤记忆也将与之一同去除。更审慎也更理智的态度应当是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商谈关系,用历史话语批判和分析记忆遗产,用记忆遗产修正和牵制历史叙述。而《剃头匠》在其温和平静的表象之下,以非常激进的策略将大面积的历史与记忆一并剔除。而“未来的历史”却在提前出席。影片不仅通过电视转达出奥运会的筹备情况,而且敬大爷们也多次谈及。显然,让什么缺席,让什么在场,这种选择的策略远不是导演阐述中的“纪录风格”能够解释的。*相反,更多的细节都在表明一种非纪录的风格。爆肚张的孙子给敬大爷画像,曾让他回忆从前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老人说自己不好回忆,任何事过后就忘。但后来他却异常清晰地想起了自己学徒出师做活的经历。敬大爷选择性的遗忘所显示的正是作者选择性的忽略。

它证明这部传记式的纪录性影片实际上也是一个被结构和被编织的叙事文本。在虚构的过程中,它留下许多硬伤。敬大爷说自己给谭鑫培服务过,“我给他们做活,那会儿听他们的戏不用花钱”。他曾将儿子托于这一代名师门下学戏。谭老板过世,“就是我去做的活”。然而,谭鑫培病逝于1917年,敬广才刚4岁。这固然可以归咎老人记忆模糊,或是无伤大雅的吹嘘。

但也就取消了*基本的真伪判原则,影片所有涉及回忆的内容都陷入合法性的危机。

影片之所以没有对这些“失误”加以修正,是因为要用它来追求纯净的目的,亦即要以记忆的名义净化历史,将之提纯为一个真空世界,并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个纯粹的形象,表达一种不含任丨可政治与社会杂质的生命体验。这是一个美好的意图,但它的逻辑基础却是危险的。个体的创伤和历史的症状是相互纠结在一起的,绝然无法泾渭分明地将两者切分开,将历史剔除的同时也就消弭了个体创伤,而在记忆被清洗干净的时候,造成创伤的历史暴力也就在无形中被赦免了。我们*终在影片中看到的,也就是这些记忆中的粗糙颗粒被过滤之后所剩下的东西,那是一些趣味盎然的职业生涯的传奇经历,是一些尽管黯淡但却温暖的时光片段,其间折射着主人公干净利落的作风和淡定从容的心态。然而,失去了历史与记忆的辅助,这个形象只能成为一个存在于空间中的符号,而不是在时间体验中生成的丰富生命。

与这种时间上的切除相对应的是空间上的孤立。影片就像一次横跨历史的跳切,直接接入21世纪的现代化图景。四处可见的拆迁标记作为另外一个“情节单元”不断复现,这个刷在墙上的白字奇妙地将时间流程重新激活,并提醒着巨大的城市空间正被不断重塑。偌大的北京就像一张漂浮的棋盘,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力量驱动下不停地被重新布列。而空间的每次分配,都将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震荡与反应。敬大爷的儿子翘首以待,把拆迁看成是解决困难的*佳途径;而爆肚张则惴惴不安,担心他的金字招牌会从此失色。作为一种现代性体验的标志,瞬间发生而又持续不断的变动使得传统社群在现代社会面前分崩离析,日常生活场景也由朴素的家园被移置到格式化和工具化的现代都市之中。

影片开头所呈现的**幅画面,就是透过中式木窗所看到的三轮车和旅游者,两重画框所强调的稳定结构正在被打破。而外国游客随处可见的大街小巷,年轻恋人大胆亲热的柳影长堤,正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起显示着现代化的繁荣景象。在这样的世界里,敬大爷和老人们的经验正在迅速失效。他们所说的“落忍”和“放睡”,就连中年人也都听不懂了。

影片有一个大煞风景的镜头:敬大爷刚从电话亭里转身离去,就有一对青年男女钻进来拥抱着激吻。这个生硬的动作是否显示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强势进入,传统的经验必须因此退避三舍。我们看到,敬大爷**一次进新城,就是到高级公寓里给赵大爷服务。一来一去的路上,他始终都一言不发。然而这些来自传统社群经验的无声抗议显得多么落寞而又软弱。

对于如此简略陈述的现代化进程,影片采取了一个相当“经典”的态度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充,而道德环境没有任何改善。女街坊来照顾赵大爷是为了贪图房产。他的儿子与儿媳也一样的刻薄自私。而敬大爷和他的房屋独立于此。尽管拆字写到墙上,但却始终毫发无损,房门内依然是一处宁静清修之所。影片将它从现代化的洪流中拯救出来,成为一个带有神性的家园指归。敬大爷在小屋里给老座钟上发条,在挂历上做标记,以及拆装假牙等一系列动作,在银幕上不断重复,变成了一种祭礼仪式。如果说敬大爷居所之外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自新或自毁,那么,敬大爷不断重复的这些行为,就是对于短暂和偶然的抗拒,对于稳固和恒定的诉求,它代表着在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固守家园本真意义的努力,让缩于一隅的家保持着神性与诗意的象征意义。只有这一处被孤立的居所,才能折射出传统社群经验的余晖,让老人们平静地诉说对生与死的感慨与体悟。

然而还有一些令人疑虑的东西,敬大爷的儿孙生活窘迫,也盼望着拿到拆迁赔偿好过一点,但惟独他既不指望也不着急。在并不令人满意的社会现实中,敬大爷的小房子实现了令人满意的想象。这倒不是说他不会有这样纯粹的品格,而是影片在将人物放到这些貌似庸俗的关系之外时,并没有提供更坚实的依据。按照影片的内容,只能找到敬大爷作为一个手艺人的口碑,只能说明他可以不拖累儿女而自己办理一场体面的后事。除此之外,再找不到的线索可资说明。因为那些能够显示老人历经风雨的印记已被全部抹消了,我们只能在敬大爷的脸上去寻找答案。对一部叙事电影来说,仅凭人物肖像来说明问题显然是很危险的。

叙事上仍有某些不甚协调之处。这些文本内部呈现出的错裂,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了青年导演在当下中国电影生态环境中的尴尬境遇。在另一个方面,影片对于时间的切割和空间的孤立也影响到了它的丰富与深刻,使它的人物和现实都陷落到了被置疑的困境之中。IL注释:哈斯朝鲁。电影《剃头匠》的导演阐述。新浪影音娱乐世界。http://ent.sina.com.en/m/c/f/oldbarber/.崔卫平。叙事与伦理写在*06青年导演创作论坛"之后。中华读书报,2007-2-7.哈斯朝鲁。电影《剃头匠》的导演阐述。新浪影音娱乐世界。http://ent.sina.com.cn/m/c/f/oldbarber/.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f35623adc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